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改性环氧树脂类、改性丙烯酸酯类、改性聚氨酯类等的修补胶液,其中包括配套使用打底胶、修补胶和聚合物注浆料等合成的树脂类修补材料;此材料适用于裂缝的封闭或补强,具体操作可采用表面封闭发、法或压力注浆法进行修补。
2、无流动性的有机硅酮、聚硫橡胶、改性丙烯酸酯等柔性的嵌缝密封胶类材料,它适用于活动裂缝的修补以及混凝土与其它材料接缝截面干缩性裂缝的封堵。
3、无收缩水泥注浆料、改性聚合物水泥注浆料以及不回缩微膨胀水泥等无机胶凝材料类修补材料。
4、无碱玻璃纤维、碳纤维织物以及芳纶纤维类编织物等复合材与其配套使用的胶粘剂,其不仅仅控制了表面裂缝的发展,还有效地提高了构件的承载力。
对于裂缝修补材料来说,其材料的安全性能指标,符合G728-2011《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技术规范》的规定。
环氧树脂灌缝胶,环氧灌浆树脂,灌缝胶,裂缝修补胶,裂缝压注胶,裂缝修复胶,裂缝封闭胶,封缝胶,主要应用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补等!灌浆树脂为混凝土结构性微细裂缝灌浆处理树脂胶,采用低粘度环氧树脂、高聚物乳液等配以各种添加剂、活性助剂改性精制而成。该胶不含挥发性溶剂,具有树脂本体收缩小、强度高、韧性好、适应力强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桥梁、房屋、水利、路面等工程中裂缝注胶修补,灌浆树脂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以及深而蜿蜒的裂缝补强注胶修补、混凝土内部蜂窝、疏松等缺陷的补强注胶修补、玻璃钢防腐、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施工。
产生裂缝的一般机理一般认为是由于混凝土材料(包括水泥石和粗细骨料)变形受约束所引起的内应力大于材料抗拉强度的缘故。一般可用“粘结-滑动”的机理加以解释。混凝土可见裂缝的发生和开展,是钢筋和混凝土间不能再保持变形协调而出现相对滑动的结果。裂缝宽度本质上是裂缝之间受拉混凝土拉伸变形和受拉钢筋拉伸变形之差。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常见病害的一种,新建路面和老化路面都比较容易产生,其裂缝成因多而且复杂,一般来说,养护时需按照严重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法进行施工。
快速修补混凝土结构裂缝及施工渗水质量缺陷处理,需要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特种修补砂浆进行修补,如陕西瑞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抢修宝”牌快速修补材料,可以快速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渗水。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针对类I裂缝宽度小于0.2毫米的裂缝,此类裂缝由于对结构完全没有本质影响,可采用表面修补方式进 行修补,使用混凝土快速修补砂浆,将原裂缝表面清理干净,拉毛并进行罩面施工即可,施工后注意洒水覆膜2-4小时即可开放交通,强度可达到30MPA。
2、针对II类大于0.2毫米且小于1公分的裂缝,可用环氧胶体进行低压灌浆处理,使其先封闭裂缝,再封闭表面,达到良好的粘接性,耐久性和抗收缩性。
3、针对大于1公分的裂缝,可以采用“抢修宝RT-4”混凝土快速修补进行开槽处理,具体流程为:划线切割——清理——浇筑————开放交通。
施工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材料使用配合比进行施工。
2、罩面或者浇筑完工后,洒水。
3、如遇大风或者高温天气,需及时覆膜。
混凝土桥面铺装桥面板裂缝是“常发病”和“多发病”,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是工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出现裂缝不仅有损外观、降低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而且减少了抵抗荷载作用的能力,影响结构的持久强度和耐火性。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嘭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
灌浆树脂施工
技术特点
1、早强、:强度高可达60MPa以上,设备安装完毕后即可运行生产。
2、自流态:现场只需加水搅拌后,直接灌入设备基础,不需震捣便可填充设备基础的全部空隙。
3、微膨胀:以保证设备与基础之间紧密接触。
4、无锈蚀作用:对钢筋、钢板等无锈蚀危害。
5、抗油渗: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其强度比浸油前提高10%以上。
6、耐久性:200万次疲劳实验,50次冻融循环实验强度无明显变化。
7、耐候性好-40℃~600℃长期安全使用。
成都中科韦业建筑 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针对已有建筑物进行耐久性修复、维护与防护的科研中心,我们不仅提出了耐久性“修复”是一门立学科的概念,而且还是国内比较早从事建筑物修复与维护的技术研究中心。 公司汇集了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精细化工等方面的、学者,不断开发具有可靠性、耐久性的材料、技术、工法。为了正确、科学地实现上述过程,负责决策的有关人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高水平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不但要精通建筑结构理论,掌握各种修复材料的物理力学及耐久(耐老化)性能,懂得结构及结构材料劣化损坏的机理,同时,还必须了解与使用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懂得精细化工方面的机理、性能。 公司主营混凝土地坪空鼓注浆,混凝土裂缝修复,**硅保护剂,地坪起砂固化剂,沥青路面养护剂,高强快硬抢修料等。 公司联合北京冶建在工程师®系列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一系列建筑修复体系、工法。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停车场,道路、桥梁,海洋、水工结构,涵洞、隧道、下水道,以及历史建筑、古建筑等各种建筑修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