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逃学厌学,不少家长走上前会是一顿毒打加狠骂,其实,孩子不读书,父母应该是让孩子主动意识到其不好处,如果只是一味地跟孩子讲“读书好”,“不读书没有出路”之类的话,于孩子而言也只是过堂风。
面对孩子厌学乃至旷课逃学的行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引导孩子转变:
1、家长要改变错误的或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如果发展到厌学甚至是旷课逃学的程度,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很多问题追本溯源,其实不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相反是发生在家长自己身上,毫无疑问,要学会反思,才能大限度地优化对孩子的教育,从反思中能找到自己错误的或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然后再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从家庭教育根源上去入手,方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2、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拉大智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渴望、坚毅力、自信心、自制力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因此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能使他们把学习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当成锻炼和考验锤炼自己的机会;
3、呵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很多时候,有厌学心理和逃学行为的孩子,或许从表面上来看很逆反,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脆弱的,非常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这种关注和重视主要体现在家长和老师,尽可能地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多鼓励、多肯定,呵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得他们在心理上获得平衡,把在学习上失去的兴趣重新找回来,对孩子发自内心的一个赞许和鼓励,都会使孩子感受到被关注和被重视的欣喜,自信心会大为增长,一段时间之后,当孩子对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的时候,厌学心理自然也会没有了,更不可能出现逃学的行为。
孩子逃学厌学的原因:
1、越俎代庖式:面对孩子做作业的苦思,见不会立马写下结果,可谓“立竿见影”,孩子照搬结果抄到作业上,题是做对了,但为什么如此,孩子还是不知其然,再遇此类问题还是不会;
2、过度加压式:好像教导孩子的学习,是置孩子于题海中苦渡,抬手再出几道题,张口再做一遍,其后果可想而知;
3、不切合实际:不顾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自己认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教导孩子的学习,家长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孩子还是不知道,于是家长怪孩子“笨”;
4、过于简单式:只知道督促孩子去学,却不管孩子怎样去学,遇到孩子提问题要么是让孩子自己想去,要么爸爸/妈妈是让孩子找对方,孩子一旦做错,大发雷霆,只知道责怪孩子等等;
以上这些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便会慢慢的讨厌上学、学习,如果家长还是一如既往地这样教导孩子,自然之后孩子会逃学、厌学。
孩子逃学厌学的外在形式及成因:
有孩子逃学厌学有多种表现,不要以为等到孩子逃学了才是厌学,实际上,在逃学之前,孩子已经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状态,一种是轻度厌学,主要表现为在思想上消沉对待学习、不喜欢学习、对学习有抵触心理、不完成作业、不主动学习等,如果情况没有得到调整,变得更严重一些,会发展成为中度厌学,中度厌学的主要外在表现是,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好好完成,经常出现迟到甚至厌学逃学等违纪现象,而重度厌学的情况严重多了,已经属于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是孩子害怕和厌恶学习,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不敢去面对老师和同学了,逃学成为他们回避现实的一种选择方式。
孩子产生逃学厌学情绪,主要是因为什么而造成的:
1、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
2、与人际关系差有关,由于性格的原因,有些孩子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斗殴,导致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从而使他感到在学院没意思,产生了厌学情绪;
3、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些孩子不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总认为是为父母而学,听到社会上一些关于读书无用的说法,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对学习会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4、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院,老师、家长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增加学习任务,以致孩子无法承受,从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甚至厌世。
我们公司秉承:诚实守信,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贴心服务的企业目标: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企业宗旨,欢迎来电咨询或参观,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贵港市正苗教育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异常青少年培训基地,致力于帮助孩子存在叛逆、逃学、厌学、早恋、自闭,夜不归宿、小偷小摸等青少年在短时间内拒绝,行为纠正,品格塑造,磨炼自信、自律、自强的意志。让孩子们回归良好而成立的,采用3+1教育体系即:身心健康引导、行为矫正、品格塑造加文化为一体。 我校采取全封闭训练管理,教学资质齐备,教育设施齐全,性强,师资居全国同行业前列。行为训练基地、沟通咨询室、沙盘室等一应俱全,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合理的、实用的教育过程,解决孩子的思想及行为习惯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针对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叛逆、厌学、偏执、自闭、行为失调、情感冷漠、无自控力等问题,倡导“和谐式教育”理念,坚持“先接纳(适应)、再(针对性解决)、后培养(培养良好习惯与以前缺点形成互补以达到和谐状态)”原则,实现“以沟通与行为习惯训练为龙头,以国学教育、亲情教育与感恩励志教育为补充,推动学员成才为目标”的办学宗旨,分阶段、按流程对学员进行个性化教学。 同时,我校充分考虑实际,挖掘潜力,大力倡导教师广泛参与教研活动,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研究人员合作等方式,编制出针对青少年行为及身心问题的、符合教育教学特色的课程及相应教材,如拓展训练、沟通教育、德行教育等,为学员的转变保驾护航。我校高度重视教育质量,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教师培训,新增家长培训课堂等,成功地帮助大批边缘青少年回归家庭,返回母校续学,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赞誉,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我校推进管理改革,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我校工作日程,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与综合素质,为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将不断地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众多的家庭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内容,优化教育体系,创造教育,创建特色,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