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原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简称IQTC, 广州海关下属实验室,承担着广东地区大部分出入境产品的法定检测任务、各类委托检测任务和科研任务。
2020年,国家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及《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俗称“禁塑令”),禁止、限制对塑料制品的使用。为便于实际操作,禁塑令对2020年底涉及禁限的部分品类,设定细化如下:
1. 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薄塑料购物袋
2. 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
3.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4. 一次性塑料棉签
5. 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6. 以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
7. 不可降解塑料袋
8. 一次性塑料餐具
9. 一次性塑料吸管
塑料制品的完全降解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一般来说,塑料制品先在受到热、氧、微生物等作用时,会首先变薄变脆,接着崩解成细小的碎片,此时高分子长链会断裂成低聚物小分子,然后低聚物小分子被微生物进一步分解,将其中的碳从**态向无机态转化(矿化),并终转变为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这个过程被称作终生物分解。
因此目前塑料降解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收集或测量材料终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CO2或/和甲烷(CH4)的累积量,并通过检测材料中总**碳的初始含量来计算其释放CO2或/和甲烷(CH4)的理论值,将二者的比值作为该塑料的生物降解率。
定义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条件下,和/或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如微生物死体等)。 要注意的是,每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其降解都需要一定环境条件,如果在不具备降解条件尤其是微生物生活条件下,其降解会很慢;同时,也并不是每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够快速降解。因此,对待生物降解材料,应该从其环境条件出发,结合材料本身结构等进行分析判定其是否为生物降解材料。
塑料被称为人类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也被视为争议的发明。塑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较大便利的同时,也因人们不合理处置而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难以承受的压力。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总量**过3亿吨,而且还在以每年约8~12%的速度增长,其中有约800万吨被直接排入海洋,到2050年为止,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量将**过海洋生物的总重量。传统塑料在自然界中降解速度较慢,需数十年甚至数**才能完全自然降解,这给海洋、生态环境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为解决塑料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2008年6月1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又称“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薄塑料袋。
实验室认可的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GB/T 19277.1-2011(判定标准:GB/T 28206-2011)
ASTM D 5338-15(判定标准:ASTM D6400-19)
ISO 14855-1:2012(判定标准:EN 13432:2000)
广东杰信检验认证有限公司(GTIC),成立于2009年,位于高新园区天河软件园内,是一家具有立法人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于2015年成功进入广东省企业培育库,以及获得2015年广州市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称号,201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8年获得高新企业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