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箱的安装安全规范有哪些?
1、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区。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2、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l斯、烟气、蒸汽、液体及其它有害介质中。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侵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否则,须作特殊防护处理。
3、配电系统应设置室内总配电箱和室外分配电箱或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各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
4、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
5、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板分设。
6、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
7、配电箱和开关箱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的不应带电底座、外壳等必须作保护接零。保护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
笼统的说,配电箱里只有三种东西——接线排、断路器和电线。
接线排,安装在底端、上端或两侧,总之就是靠边安装,每根接线排上都有一根进线和多根出线。一般配电箱内有一个或两个(至少有一个且不超过两个)。
断路器,又叫开关,俗称电闸。不过如见的电闸不像当年,只负责通断电路。如今的断路器,水泵控制箱公司,除了分合闸以外,还能对电路提供诸多保护。基础保护有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严格来说,短路属于过载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断路器对待两者的保护方式不同,水泵控制箱厂商,因此我们将二者分开来说),通过增加附件,又可以拥有漏电保护和过欠压保护。
电线,水泵控制箱出售,又分为入l户线、箱内配线和出线。
配电箱的安装禁忌与措施:
1:照明配电箱(板)使用未经阻燃处理的木质材料
后果:照明配电箱(板)若在潮湿多尘场所使用木制的容易霉烂和漏电;另外,木制的箱(板)不经过阻燃处理,容易引发火灾,是不安全的隐患。
措施:为保证安全使用,要求照明配电箱(板)不应采用可燃材料制作。即使在于燥无尘的场所,采用的木制配电箱(板)也应经阻燃处理后才能用。
2:照明配电箱(板)内闸具未标明回路名称
后果:照明配电箱(板)内的闸具不标回路名称,给使用和维修带来不便,若是误合不该合的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措施:一般按规范标准要求,照明配电箱(板)门内应贴有线路系统图,而在闸具上应标明回路名称,尤其是照明配电箱(板)内若有交流、直流或不同等级的电源,水泵控制箱,更应具有明显的标志。给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工作带来方便和安全。
3:照明配电箱(板)内可拆卸的金属板,未与保护地线系统连接。
后果:照明配电箱内的可拆卸的金属板上装配有各种的电器配件,不接保护地线,容易引发触电事故。
措施:照明配电箱内的可拆卸的金属板应有可靠的接地保护,因此要求该金属板上应设置有不可拆卸的专l接地螺丝,保护地线应与其有效连接。保护地线的线径应按规范标准要求配,以保证安全使用。
![]()
水泵控制箱-隆可自动化企业-水泵控制箱厂商由芜湖隆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芜湖隆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配电柜”的公司。自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以“诚信为本,稳健经营”的方针,勇于参与市场的良性竞争,使“隆可”品牌拥有良好口碑。我们坚持“服务至上,用户至上”的原则,使隆可自动化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及装备中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特别说明:本信息的图片和资料仅供参考,欢迎联系我们索取准确的资料,谢谢!
芜湖隆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自动化设备技术研发、机电一体化。成立于2015年4月,座落于美丽的江城芜湖,这里有便捷的交通和配套。本公司从事电力、机械、工业、商业、建筑、农业、交通等,为客户解决现场无线传输、手机控制、自动化生产、智能管理、物联网、速度、温度、压力、流量、位移、计数、计量等。公司技术人员对工厂供电、PLC、变频器、触摸屏、步进电机、仪表、伺服电机的程序开发和开关柜、配电箱、控制柜的安装、维修、节能、以及改造、设备翻新等有十几年的经验。如自动化生产线、恒压供水、水泵、电机、机器人(自动上下料机构设计制作和工装夹具、冲压机器人、注塑机械手、压铸机械手、喷涂、焊接、码垛等)、环保设备、锅炉、配电房以及各种现场用电。一套系统从提出设想到使用的流程如下:现场勘查,材料的选型计算,安装,调试,交付使用。我们的承诺:我们的报价:合理、透明、公平、实在我们的服务:诚信、细致、守则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1、诚信务实的理念,让您较安心。2、专注的团队,让您较放心。3、贴心周全的服务,让您不操心。4、透明合理的价格,让您不担心。公司**观企业精神:团结拼搏,务实创新,诚实守信发展目标:打造电气、自动化领域综合性企业。发展观:慢进则退,无新则亡工作理念:敢为人先,精益求精市场观:以诚信赢得客户,用精品征服市场服务理念:把客户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制造观:创新突破提升品质,精细管理提升效率服务观:服务创造**服务赢得尊重服务打造品牌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