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7 月 1 日,欧洲法规 305/2011 (CPR) 生效以取代欧洲指令 89/106 (CPD)。 这意味着 CE 标志对建筑产品是强制性的,制造商必须发布 DOP(性能声明)。 该标志表明产品符合协调标准中规定的安全要求,并使其在欧盟范围内可销售,没有任何进一步限制。
CPR认证基本要求: 产品必须适用于符合其预定用途的建筑工程(整个工程和工程的各立部分),同时要考虑到经济性,就此而论,工程必须在遵守包含以下基本要求的法规条件下满足这些要求。在正常维护的情况下,这些要求必须在经济合理的使用寿命内得到满足。本要求通常涉及可预期的行动。 1.机械阻力及稳定性(Mechanical resistance and stability) 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使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承受的载荷不会导致下列事故的发生: 工程整体或部分倒塌; 变形严重到不允许的程度; 承载结构严重变形,引起工程其他部分或装置或安装的设备遭到损坏; 事故造成的损坏与初衷不相称。 2.*安全(Safety in case of fire) 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在突发火灾时: 使结构承载能力维持一段特定的时间; 使工程范围内火、烟的产生与蔓延受到限制; 使火势向临近建筑工程的蔓延受到限制; 使人员能逃离该工程或以其他方式得到营救; 使救援人员的安全得到考虑。 3.卫生、健康与环境(Hygiene,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保证其不对工程范围内的人员或邻里的卫生和健康构成威胁,尤其不能发生下列情况: 释放有毒气体; 空气中出现有害微粒或气体; 释放有害辐射; 对土壤或水造成污染和毒化; 对废水、烟、废物或废液清除不当; 工程各部分或其内表面出现潮湿。 4.使用安全(Safety and accessibility in use) 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不得造成操作或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如滑移、跌落、碰撞、、触电、爆炸受伤等不能接受的事故危险。 5.噪音防护(Protection against noise) 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使工程范围内的人员及附近居民能觉察出来的噪音控制在低水平,使他们的健康不受威胁并能让他们在令人满意的环境中睡眠、休息及工作。 6.节能及保温(Energy economy and heat retention)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人员情况,建筑工程及其供暖、制冷、通风装置必须在设计和施工上保证使用尽可能少的所需能量。 7.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较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CPR认证流程:
1.申请人填写申请表,提品资料;
2.根据产品资料参数及所属指令标准进行报价;
3.申请人确认费用,签订合同;
4.邮寄样品,提品详询说明书、英文说明书等;
5.测试完成,出具测试报告,提交测试报告到发证机构,申请颁发CE证书。
该CPR要求七个基本要求应该由所有建设满足工程:
-机械性和稳定性,
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
-卫生,健康和环境
-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防止噪音
-能源经济与保温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PR法规适用范围:
适用于欧洲市场销售流通的所有建筑产品,如:门窗、壁纸、建筑颜料、钢纤维、土工、玻璃棉等保温材料、地板、屋顶材料、沥青混合料、石膏料、混凝料、水泥、管道、铺地材料、下水道设备、门窗、玻璃、结构金属产品、紧固件、防水材料、结构木料、交通信号指示、*器材和加热设备等。
建材产品必须依据CPR法规和相应产品标准,获得欧盟公告机构(Notified Body)的一致性评估及CE认证后方可在欧盟市场内自由流通,上海欧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欧盟公告机构的大*区办事处,我们在建材等CE认证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直接受理国内企业申请CPR认证,我们将为您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
上海欧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综合的**认证﹑检验﹑测试、培训技术服务机构。多年技术服务经验,团队化操作,协助企业通过**标准的检测和认证。以助力“中国制造"出海为己任,清除各国贸易壁垒,让"中国制造"**全世界。 欧略主要提供英国UKCA认证、欧盟CE认证、**焊接认证(EN1090认证,EN15085认证,ISO3834认证等)、俄罗斯联邦EAC认证(CUTR认证)、第三方检测等技术服务。服务领域涵盖机械、电气、承压设备﹑建材、电梯﹑轨道车辆、游艇等众多工业领域。凭借丰富的经验,为国内企业解读**标准,让“中国制造"较具**竞争力。 作为行业内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机构,众多企业都持续信赖我们的服务。如ABB、西门子、GE、霍尼韦尔、航空科工、中建材、中材集团、中冶集团、兖矿集团、沃尔沃建筑、特变电工、正泰电气等。 使命:为“中国制造”赋能,帮助企业跨越**贸易技术壁垒,增加产品**竞争力。 愿景:用的技术,铺平“中国制造”出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