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应急疏散通道使用余压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呢?当发生火灾时,烟雾会迅速扩散,妨碍人员逃生。因此,一般高层建筑都会安装加压送风机。发生火灾时,风机就会打开,往着火层及相邻两层的前室和楼梯间加压送风。使得这两处的压力大于着火住宅及压力,避免烟雾进入。但是,当不断的加压送风,前室和楼梯间的压力就会,导致两侧消防门压力过大,和老人无法顺利推开。余压传感器的作用,就是通过实时监测消防前室和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力值,使消防前室与走道的压差保持在25~30Pa,楼梯间与走道的压差保持在40~50Pa。余压传感器通过感应消防前室与走道或者楼梯间与走道的压差值变化,出规范压值,余压传感器上传信号到余压控制器。
余压探测器
余压探测器是一种检测气压的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的装置。余压探测器的安装楼层及数量,由暖通根据 GB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要求提条件给电气。余压探测器将采集楼梯间与走道、前室与走道之间的气压数据,通过信号总线传输给余压控制器。余压探测器具有压差校验功能,所有余压探测器均具有编码并自带总线隔离器,通过余压控制器软件编程远程设定现场余压探器的编码及故障参数,方便系统调试及后期维护使用。
产品特性
1) 电源:15-28VDC(二总线)
2) 工作电流:<4mA
3) 测量范围:-1000Pa~1000Pa
4) 通讯方式:二总线
5) 尺寸:86mm*86mm*20mm
6) 安装孔距:60mm
7) 安装方式:86盒安装
8) 工作温度:-20℃~70℃
9) 储存温度:-40℃~85℃
产品特点:
1) 满足国家标准GB51251《建筑防烟系统技术标准》及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中的工能要求
2) 接收余压控制器命令,控制调节旁通泄压阀的开、闭角度
3) 可选择旋转角度,多功能转接头,设置立的运行时间,具有手动控制按钮
4) 采用DC24V工作电压确保系统稳定和人身安全
为了控制火势蔓延、阻止烟气扩散。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口出风可使楼梯间及消防前室形成正压,阻挡有害烟气进入人 的疏散通道。但是当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及送风时间不可控时,正常的逃生路线有可能会因为前室正压过大,防火门无法开启而 造成的严重后果。鉴于上述考虑,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余压值的数据。压差控制系统可通过控制旁通阀 的开闭,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值控制在国标要求的合理范围内-----防烟楼梯间40-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 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30Pa。这样既阻止了有害烟气的进入,也确保了防火门在需要人员疏散时可以正常开闭。
安科瑞余压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酒店、、写字楼、商场、住宅等楼宇。可前室和楼梯间的余压值,调节余压值在安全范围内;余压控制系统既能阻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又能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防火门无法开启,为在火灾情况下人员的疏散和营救提供**。余压控制系统的整个目的就是保持楼梯间和前室的余压值维持在**标准范围内,阻挡有害烟气进入的同时,确保防火门的正常开启,保证生命通道的畅通。名称是余压系统,是高层建筑的正压送风系统中一个调节消防前室或楼梯间余压值的一套系统性装置。系统含余压系统主机、余压探测器 、余压控制器和泄压阀及旁通阀执行机构控制模块。余压控制系统实现了动态感知,数据分析,提前预警,智慧调度等功能于一体,智能自动化为生命通道保驾护航。
企业简介 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286 SZ.)的全资子公司,是安科瑞电量采集、电力、电能管理、电气安全、低压保护、智能光伏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公司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目前现代化生产厂房面积达3万平方米,电子组装生产线均采用无铅生产工艺,生产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公司采用信息管理系统,是江苏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 公司通过在产品、技术、生产工艺上的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成功实现科技转型,由原来普通数显仪表和电量传感器的生产转到智能网络电力仪表、智能马达保护装置、智能光伏汇流装置、电能质量装置、电气火灾装置、消防电源设备、隔离电源柜、有源滤波装置、光伏汇流箱、光伏并网逆变器等产品的产业化,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江苏省。 公司还先后与上海电科所、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组成产学研联合体,围绕智能电网用户端的电力、电能管理和电气安全开展产品研发,其中与上海电科所合作开发的“1/4抽屉柜智能马达管理单元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被列为*科技特派员项目。 公司以用户端智能网络电力仪表及系统集成为主导产业,坚持“为客户创造**”的经营理念,走化、市场化、规模化道路,努力实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争做好的智能配电供应商”的目标,为客户提供可靠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完整解决方案,在智能电网用户端、新能源、物联网等*领域不断探索开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