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服务器
1 所有服务器操作系统均为Windows Server 2008 64位;
2 所有磁盘格式采用NTFS;
3 缓存盘:包括照片、地理位置缓存文件、道路等级缓存文件;
4 备份盘:包括近期备份的元数据、每天备份的历史数据文件;
5 以上数据,按照定位30秒一数据,运行12小时计算,新能源车辆,按照CAN数据,默认为10个CANID,30个参数,运行12小时计算。
全称叫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标准符合性检测,口语(或简称)为过检、交通部过检、平台过检、平台测试等等,符合性审查分硬件和平台。硬件就是即是车载终端,平台即运营平台。平台分企业平台、平台,企业平台分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平台,平台分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在这里讨论的是平台符合性审查,而非硬件。
说起过检,大家铁定都有诉不完的血与泪。太折腾、太纠结、太扯淡了,有木有?当然。做不论什么事都有好的方法与诀窍。假设你充分参透了这些。还是相对照较顺利的。
在我手上成功过检的。不多,可是也有几十家了。都比较顺利。快的一两个星期就能通过,慢的也个把月。以下我简介一些我的经验。请勿拍砖,仅供参考,本文仅仅介绍商务层面的注意事项。关于每一步的各个小环节的经验请参看下一博文。
整体介绍
从整体上介绍一下检测机构、检测内容、送检资质、开销预算与重点难点等相关内容。让你从整体上有个大概的了解。
机构性质
符合性审查(平台)分两块,一块纯粹过检。由检测中心负责,负责全部的检测工作,在市海淀区上庄镇海事卫星地面站,还有一块是相关资料审核,在市考试中心,负责报名资料审核,检测完之后相关手续与检测报告的办理。主要成败在检测中心,仅仅要检测通过了。兴许手续的办理仅仅是时间问题,以下说说检测中心。
检测中心眼下以企业形式运作,被交通部托付相关检测工作(个人理解仅供参考),总共同拥有八个检测机构(实际可能没这么多),八个检测机构不详细做检测,统一托付给检测中心负责,检测报名时在八个检测机构中“随机”分配。
检测中心总共10个人左右,大部分来自八个检测机构(不一定每一个机构都派人)。上面一个总负责人,以下详细工作人员没有特定建制,各自分工合作,相互制约监督,没有权力。
总而言之,谁都没有肯定权,可是谁都有否决权。
所以比较复杂。也保证了相对公平,其内部关系自己想,不用说得太明确。
检测内容
整体检测的内容,参照两个标准,即交通部出的终端通信协议(简称808)与平台通信协议(简称809),实现分成五部份,各自是:功能、协议、流程、执行、压力(测压力前还有个功能复审)。功能主要对定位、报警、报表、多媒体、等方面的功能性检测。主要是端的功能实现。繁琐可是简单。协议分成808与809主要对协议的实现进行检测。流程对平台执行的逻辑关系进行检测,执行是尽量模拟真实性执行环境对平台进行整体检测,压力是对平台的承压能力进行检测。
主要流程是:先到检测中心报名,审核通过后。就可以按流程进行检测,直到压力检测完毕。然后再去还有一个部门进行兴许手续办理,等待公告、公示。后拿检测报告。
交通部794认证标准,交通部794认证办理流程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行驶记录仪(以下简称记录仪)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标志、标签和包装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记录、存储、显示、打印输出车辆有关行驶状态信息的汽车行驶记录装置。
记录仪应能提供北京时间日期和时钟,该日期和时钟被用于为记录仪实现所有功能(记录、输
出、显示、数据通信等)标注日期和时间。记录仪应能以年、月、日或yyyy/mm/dd/的方式记录实时日期;应能以时、分、秒或hh:mm:ss的方式记录实时时钟。
2)记录仪应能对连续驾驶时间进行记录。
3)连续记录24h数据,记录时间允许误差在±5s以内。
4.4.3 车辆行驶速度的测量、记录、存储
4.4.3.1 事故疑点数据
记录仪应能以不大于0.2s的时间间隔持续记录并存储停车前20s实时时间对应的车辆行驶速度值及车辆制动状态信号、记录次数至少为10次。
速度记录单位为km/h,测量范围为0km/h~220km/h,测量分辨率等于或优于1km/h。
4.4.3.2 行驶状态数据
无论车辆在行驶状态还是停驶状态,记录仪均应能提供实时时间对应的车辆行驶速度信息。
当车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超过1脉冲/秒并且持续5秒以上时,可认为车辆是在行驶状态,否则认为车辆是在停驶状态。
记录仪应能以不大于1min的时间间隔持续记录并存储车辆在近360h内的行驶状态数据,该行驶状态数据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实时时间相对应的每分钟间隔内的平均行驶速度值。
速度记录单位为km/h,测量范围为0km/h~220km/h,分辨率等于或优于1km/h。
4.4.3.3 记录误差
1) 分别输出相当于20km/h、65km/h、100km/h、145km/h的模拟速度信号对记录仪进行测试时,
其速度记录允许误差为±1km/h。
2) 记录仪安装在测试用车上进行实车路试,在行驶速度恒定在40km/h±1km/h和行驶速度在
40km/h~60km/h变化情况别进行测试时,其速度记录允许误差为±2km/h。
3)记录仪在安装到车辆上使用后,在40km/h的行驶速度进行测试时其速度记录的大允许误差为±6km/h。
4.4.4 车辆行驶里程的测量、记录、存储
1) 记录仪应能持续记录车辆从统计时间开始的累计行驶里程。车辆行驶里程记录单位为km,
行驶里程的测量范围为0~999 999.9km,分辨率应等于或优于0.1km。
2) 型式检验时,记录仪安装在测试用车上进行实车行驶里程误差测试,当测试距离为5km时,行
驶里程允许误差为±0.1km以内。
4.4.5 驾驶员身份记录功能
记录仪应能实现驾驶人员身份记录功能,应能记录驾驶员代码和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机动车证号。
驾驶员代码为阿拉伯数字,其大长度不超过7位,代码设置方法由使用者根据需要自定,在同一记录仪的数据记录中,某一驾驶员的代码应与其机动车证号一相对应。咨询林
在每次驾车前,驾驶人员首先应确认自己的代码,确认方式由制造商自定。
4.4.6 显示及操作功能
4.4.6.1 显示器
显示器应符合如下要求:
1) 显示字符应笔划完整、清晰规范,在使用中不依靠环境光源也能正确读数;
2) 显示数据参数时字符高度不小于4mm;
3) 在显示数据参数的同时,应以显示或面板标识的方式清楚表示数据参数的名称及单位,字符高度不小于3mm;
4) 显示器在车辆点火开关通电后应处于工作状态;
5) 在任意恒定的速度下,车速显示值的变化范围不得超过1km/h。
4.4.6.2 显示内容
当无按键操作时,可默认显示车辆的实时行驶速度、实时时钟或驾驶员代码。
通过操作按键应能实现如下显示:
1) 近15min内每分钟的平均车速记录;
2) 近2个日历天内同一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超过3h的所有数据记录;
3) 车辆特征系数。
其他显示参数由制造商根据客户需要自定义。
4.4.6.3 操作按键
1) 操作按键设置应能满足使用要求,并应在对应的位置标出各按键名称;
2) 仅使用面板按键应不能对速度、时间、里程等原始数据的进行修改、。
4.4.7 数据打印输出功能
4.4.7.1 打印方式
1) 数据打印只能在停车状态下进行;
2) 从打印开始到每分钟平均车速记录内容打印结束,时间不应超过30s;
3) 打印字符字迹应清晰、规范;
4) 打印字符的高度应不小于2.4mm,宽应不小于1.5mm;
5) 打印纸上应留有足够的空白位置供驾驶员或其他人员签名及简单备注之用。
4.4.7.2 打印内容
记录仪至少应能打印输出号码、分类、驾驶员代码、号码、打印实时时间、停车时刻前15min内每分钟的平均车速、疲劳驾驶记录(一次连续驾驶时间超过3h的所有记录)。
打印内容及格式见例1。
示例 1:
号码:××××××××
分类:大型汽车
驾驶员代码:0000001
号码:××××××××××××××××××
打印时间:2002年7月8日15时46分30秒
自停车时刻起前推15分钟内车辆每分钟内平均速度:
15:45 20km/h
15:44 60km/h
15:43 96km/h
…… ……
15:32 118km/h
15:31 110km/h
疲劳驾驶记录:
记录1:
开始时间:2002/07/07 21:00; 结束时间:2002/07/08 2:30
记录2:
开始时间:2002/07/08 8:30; 结束时间:2002/07/08 12:21
4.4.8 数据通信功能
4.4.8.1 通信接口
记录仪应同时配置以下两种标准接口:
1) USB(通用串行总线)标准接口,建议采用主结构式USB接口;
2) 标准RS232CD型9针接口。
交通部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标准的系统检测是由中华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起的,旨在规范各企业的定位系统,实现终端、企业平台、平台无缝连接。其分为企业平台检测和平台检测,我们暂时只提供企业平台的检测。相关标准有:GB/T 35658-2017,JT/T 808-2019和JT/T 809-2019。
部标过检准备工作
一、过检前准备
1、准备一台服务器并托管在IDC机房,带宽在过检期间好申请为独享30M-50M,电信或联通机房均可
2、安装WINDOWS 2008 SERVER 64位操作系统
3、开启远程桌面
二、需要提供的资料
1、公司名称、详细地址、法人代表名称及联系电话、公司座机、传真号码
2、机房详细地址
3、要过检的平台名称
三、服务器推荐配置
8核16G、500G以上硬盘(好是全新的或近两年采购的,不能用太旧的服务器,因为要做压力测试)
推荐使用阿里云主机,配置:8核16G、系统盘50G(SSD)、数据盘200G(云盘)
无论是开发GPS设备硬件还是开发应用软件,都要面临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国家交通部发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部标认证标准,它涵盖了GPS硬件设备参数、功能标准,也包括了设备上传到应用平台的协议标准,同时也包括了平台对平台的互联互传的技术标准。
2.也就是说凡是根据交通部这个标准开发的应用平台软件,都可以接入不同厂家开发的符合国标的GPS设备发送的上传数据。因为协议是同一的,所以平台也可以将数据转发给各地的省级交通部门的运管中心。
目前国家对需要上路的客车、危险品运输车,简称两客一危,要求必须要安装符合国标的GPS,如果运输承运者没有自己的软件平台,可以使用运管局的客户端软件,并接入到运管中心进行,收费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个负担。现在国家对与GPS终端设备的标准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要求必须要加上指纹等身份识别的读卡器,强制性加,不低。
平台软件开发商和GPS设备开发商安装标准开发后,需要通过交通部的部标检测和认证,获得部标认证后,这样才可以参加各地的软硬件招标。交通部对平台的功能测试,主要是模拟GPS终端发送标准的协议数据,然后测试是否能正确的接收数据。
GPS应用的开发者必须要了解并掌握这些协议,平台协议主要JT/TB808、809及扩展补充协议,同时协议中对于行车记录仪部分又应用了部颁的GB19056标准,所以这些都要看,GB/T 35658-2017主要是硬件设备的标准,可以参考。
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Aerospace Testing Services (Shenzhen) Co., Ltd.简称“AST”)是一家从事产品检测与认证咨询服务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是国内较早从事进出口商品检测、检验、认证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在范围内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竭诚帮助客户的产品达到不新的要求,在国际市场受到广大客户的认同,在业具有一定的度。公司严格按照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和运行。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认可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CNAS编号:L11965;同时通过了计量认证(CMA),证书编号:201819013737,具备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的资质。我们秉承、科学、、的原则,凭借的测试设备和富经验的检测认证工程师,为数千家企业提供的检测认证以及咨询服务。优势项目:交通部794/808/1076/1078/35658/905/883/粤标/湘标/115号文件等,CCC/SRRC/CTA/质检报告(插头插座),EMC整改、ISO体系,CE/FCC/CEC/DOE/印度BIS/韩国KC/ 日本TELEC认证PSE认证/国际CB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