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主要病原: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继发性或原发性弧菌感染。典型症状:感染初期小龙虾表现食欲减退,吃食不欢,会逐渐往浅水区、水草、岸边等靠近,应激能力减弱,遇人不躲避,趴伏岸边,活动迟缓,会出现消化道肿胀充血,随着病情发展终死亡。现场用手扯出小龙虾肠道,可发现肠道无食,肠道内有气泡或黄色积水,部分肠道蓝色或者黄色。严重时可整条肠道呈蓝色或者黄色状态,伴有肝脏萎缩、颜色发白、变浅、保护膜不清晰等。防控方略:1. 加强投喂优质**饲料,特别在投喂不足的情况下,较容易感染肠炎,提醒定期内服药物预防。2. 坚持水质调节,特别是老塘要坚持改底,定期改底。3. 有条件的虾塘,主要一定要记得加深水位,深水养大虾,水位低,水体不稳定,容易导致应激,有害条件致病菌滋生,诱发肠炎。4. 坚持选择好的龙虾苗种,抗病能力强,不容易发生疾病,好苗配好料,龙虾跑得快。稻虾*得让人心惊!资本、餐饮、饲料、动保、肥料、种业、苗种、养殖、设施、媒体等,都加入或加剧了这场疯狂!按现有消费规模和消费规格(2-4钱以上虾),也许3000万亩是个瓶颈!除非价格下降到较亲民!国家发展稻虾的初衷是:保住稻田、有人种田、稻米安全、为渔业发展拓展空间、增加水产品供给、增加农业和农民收入等。主要依赖虾苗盈利的模式,新入行者是接盘侠,这种盈利模式总有一天会终结!! 希望能给正在或打算从事稻虾产业的人员有所帮助。 一、田间工程原则1、政策红线不能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1部分通则》(SC/T 1135.1-2019)要求:稻田工程应保证水稻有效种植面积,保护稻田耕作层,沟坑占比不**过10%。2、模式需求应满足:满足不同稻渔模式上的技术需求。3、减少投入是根本:农业风险大,不要把钱花在不应该花的地方,而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二、几个具体问题1、模式与田间工程:(1)轮作模式:沟面宽度可以窄一些,深度可以浅一点。或者只有虾苗繁育田挖沟、成虾养殖田不挖沟。(2)共作模式:沟面宽度要宽一些,沟的深度要深一些。(3)连作=轮作+共作:按共作模式挖。共作模式或连作模式听起来不错,事实上在操作层面,从经济和管理上考虑,可能多少有点费力不讨好!如果技术水平高、不怕麻烦、有经济投入实力,也可以搞!对大部分养殖户而言,把轮作模式做好,综合效益就很好。需要重点探索的是,如何与水稻匹配好,养早虾、养晚虾、养大虾!2、如何保证沟坑面积不**过10%?稻田形状与沟型(1)“口”型环沟适合大于15亩的田。稻田长100米/宽100米=1,沟面宽4米,田面88%。稻田长200米/宽50米=4,沟面宽3米,田面88%。稻田长250米/宽40米=6.25,沟面宽2米,田面88%。田宽大于60米,每30米可以考虑开考田集虾沟(宽约0.5-1米,深0.3-0.5米)。(2)宽度小于50米的田块“凵 ” (kǎn)沟适合10-15亩的田。“L”沟适合5-10亩的田。“I” 沟适合小于5亩的田。3、如何挖离田埂3-4米开挖(沟开好后,有约0.5-1米的小平台),沟的上面宽3m-4m,沟底宽度在1米以内,沟深0.8-1.2m。虾沟坡度尽可能缓。田埂坡度可陡一点。环沟需在田块一侧预留5米宽的机耕路,便于机耕、机插、机收。主梗:下宽2*2=4米(以上),上宽2*1=2米,**田面1.5-2米。子埂:高0.2-0.3米,上宽0.3-0.4米(单人能行走,隔离田面与沟)。脱壳不遂主要病因: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营养代谢障碍。典型症状:龙虾头胸部与腹部的交界处出现一条大的裂缝,原因是小龙虾生长的水体中缺乏其蜕壳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如钙、镁、锌等,主要是可供吸收的离子钙的不足,难以满足蜕壳的需求。前期营养积累不足,或者蜕壳时气候变化,倒春寒的突然来袭,缺氧或者受人为药物刺激导致蜕壳不遂。防控方略:1. 加强投喂优质饲料,特别是加强甲壳素的补充,每脱壳一次,龙虾长大一次,脱得越快,长得越快;2. 外泼药物进行协同脱壳,加强水体的硬度,有利于龙虾顺利脱壳;3. 注意加深虾塘水位,以提高虾塘饵料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提高**饵料活性物质的补充,如维生素,毕竟深水养大虾。弧菌病主要病原:由原发性弧菌感染如副溶血弧菌等。典型症状:表现为病虾体色微红或暗红、无光泽、红尾、肌肉不透明,病虾爬边少动,有的在水中观察呈白体,捞离水后体色微红,无明显异色;大多头胸甲易剥离,肝红萎缩,空肠不空胃,发病急,死亡快。流行情况:一般流行在5月份,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主要发生在老虾塘的概率比较高。防控方略:1. 加强投喂优质**饲料,如粤海的快大料,主要是针对发病期提高虾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的保健料;2. 加深水位,注意水体消毒处理,定期进行消毒预处理;3. 改底消毒,消除水体弧菌数量,减少发病率;4. 内服杀弧菌药物5-7天,通过优势菌占位原理,有效控制肠道弧菌数量,减少发病强度,让健康的龙虾免于肠道感染,以菌制菌,以菌治菌,较大范围的减少弧菌数量,从而减少发病或不发病。一般而言,水产养殖动物各种疾病的发生,离不开发病三因素理论。而我们所有动作的出发点,都是围绕“水质较稳定,体质较健壮,底质病原较少”的综合目的,才能持续获得龙虾和水体共生,实现“水产与环境相和谐, 美食与健康得益彰”的共赢局面,少发病,不发病,从而达到高产高效。小龙虾的特殊习性生殖能力低每尾性成熟的雌虾一般怀卵量在300粒左右,多不**过1000粒。小龙虾在体内怀卵,在体外抱卵、孵化,规模化人工虾苗繁育有一定的难度。喜荫小龙虾喜欢在浅水湿地中生存,可利用废旧池塘、稻田、水生植物(荷藕、水芹、茭白等)种植的水面养殖。养殖基地四周有高大树木对养虾无碍,夏秋高温季节需设置遮阳网等设施。领域攻击小龙虾具有很强的领域行为,某一群体选择某一区域作为固定的领域,不允许其他同类的进入,当外虾进入相遇时,两虾前体抬高,两大螯伸向前方进行厮杀,直到一方退却或败走,否则会被杀死甚至吃掉。自相残杀小龙虾在群体过大或饵料不足时,互相残食表现**。会出现“硬吃软”(小龙虾在蜕壳及蜕壳后几小时内易被残食)、“强吃弱”(个体强壮的吃掉个体较弱的)、“大吃小”( 个体大的吃掉个体小的)等情况。掘洞穴居小龙虾具有很强的掘洞能力,洞穴的深度成虾在50~80厘米之间、幼虾25厘米左右,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季节小龙虾大都穴居,以躲避较端温度;繁殖期小龙虾的交配产卵是在洞穴中进行。所以,养殖小龙虾对池塘有破坏性,而且要求养殖池以黏土或壤土为好。逃逸小龙虾在环境不适应、饵料不足和连续阴雨天气容易逃逸。因此,养虾塘四周和进出水口必须设置防逃设施。寿命不长一般认为小龙虾的寿命18个月左右,达到上市规格或产卵繁殖后的小龙虾必须捕捞上市,养殖中轮捕上市是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蜕壳小龙虾的生长需要蜕壳。性成熟的成虾一般有11次以上的蜕壳(幼体2次,幼虾9次),整个蜕壳过程需5~10分钟。攀附小龙虾有较强的攀附能力,蜕壳时一般攀附在水草丛中,躲避敌害生物和同类;水质不良或溶氧不足时会爬上草头或塘沟岸边。养殖池塘种植水草,可起到供小龙虾栖息、攀附、遮荫、隐蔽的作用。
四川满堂红龙虾养殖**基地,本地常年提供小龙虾苗,与省农科院全力合作,全程免费提供龙虾养殖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免费现场虾塘的规划与建设,免费进行水质检测,免费为用户规划养殖方案:减少水产用药、尽量节约的饲料投入、把握市场先机,我们做到尽量少的投入,满意的收益。 四川满堂红龙虾养殖**基地2018年6月在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建立了120亩小龙虾苗种培育基地,距城南高速9公里。2018年4月在成都市金堂县元兴镇建立110亩小龙虾苗种培育基地。两个基地可供应10万斤小龙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