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金相分析 马氏体分析 现代材料可以分为四大类--金属、高分子、陶瓷和复合材料。尽管目前高分子材料飞速发展,但金属材料中的钢铁仍是目前工程技术中使用较广泛、较重要的材料,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钢铁材料的霸主地位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吧。 钢铁由铁矿石提炼而成,来源丰富,价格低廉。钢铁又称为铁碳合金,是铁(Fe)与碳(C)、硅(Si)、锰(Mn)、磷(P)、硫(S)以及其他少量元素(Cr、V等)所组成的合金。通过调节钢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四把火:淬火、退火、回火、正火),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金相组织,从而使钢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将钢材取样,经过打磨、抛光,最后用特定的腐蚀剂腐蚀显示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称为钢铁的金相组织。钢铁材料的秘密便隐藏在这些组织结构中。 在Fe-Fe3C系中,可配制多种成分不同的铁碳合金,他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织各不相同,但由几个基本相(铁素体F、奥氏体A和渗碳体Fe3C)组成。这些基本相以机械混合物的形式结合,形成了钢铁中丰富多彩的金相组织结构。 七、马氏体 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马氏体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但塑性很差,几乎为零,用符号M表示,不能承受冲击载荷。马氏体是过冷奥氏体快速冷却,在Ms与Mf点之间的切变方式发生转变的产物。这时碳(和合金元素)来不及扩散只是由γ-Fe的晶格(面心)转变为α-Fe的晶格(体心),即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奥氏体)转变为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故马氏体转变是“无扩散”的根据马氏体金相形态特征,可分为板条状马氏体(低碳)和针状马氏体。 (1)板条状马氏体:又称低碳马氏体。尺寸大致相同的细马氏体条定向平行排列,组成马氏体束或马氏体领域;在领域与领域之间位向差大,一颗原始奥氏体晶粒内可以形成几个不同取向的领域。由于板条状马氏体形成的温度较高,在冷却过程中,必然发生自回火现象,在形成的马氏体内部析出碳化物,故它易受侵蚀发暗。 (2)针状马氏体:又称片状马氏体或高碳马氏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形成的**片马氏体片较粗大,往往贯穿整个晶粒,将奥氏体晶粒加以分割,使以后形成的马氏体大小受到限制,因此片状马氏体的大小不一,分布无规则。针状马氏体按一定方位形成。在马氏体针叶中有一中脊面,碳量越高,越明显,且马氏体也越尖,同时在马氏体间伴有白色残留奥氏体。 (3)淬火后形成的马氏体经过回火还可以形成三种特殊的金相组织: (i)回火马氏体:指淬火时形成的片状马氏体(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于回火**阶段发生分解—其中的碳以过渡碳化物的形式脱溶—所形成的、在固溶体基体(晶体结构已变为体心立方)内弥散分布着较其细小的过渡碳化物薄片(与基体的界面是共格界面)的复相组织;这种组织在金相(光学)显微镜下即使放大到较大倍率也分辨不出其内部构造,只看到其整体是黑针(黑针的外形与淬火时形成的片状马氏体(亦称“α马氏体”)的白针基本相同),这种黑针称为“回火马氏体”。 (ii)回火屈氏体:淬火马氏体经中温回火的产物,其特征是:马氏体针状形态将逐步消失,但仍隐约可见(含铬合金钢,其合金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较高,故仍保持着针状形态),析出的碳化物细小,在光镜下难以分辨清楚,只有电镜下才可见到碳化物颗粒,较易受侵蚀而使组织变黑。如果回火温度偏上限或保留时间稍长,则使针叶呈白色;此时碳化物偏聚于针叶边缘,这时钢的硬度稍低,且强度下降。 (iii)回火索氏体:淬火马氏体经高温回火后的产物。其特征是:索氏体基体上布有细小颗粒状碳化物,在光镜下能分辨清楚。这种组织又称调质组织,它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的配合。铁素体上的细颗粒状碳化物越是细小,则其硬度和强度稍高,韧性则稍差些;反之,硬度及强度较低,而韧性则高些。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华南产品质量 监督检 验中心是1988年通过**计量认证的,被确认为法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被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授权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华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我国从事金属材料、冶金产品、化工产品、再生资源质量检测、欧盟环保(RoHS)指令的有害物质检测、金属材料综合利用检测与咨询、评价以及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 中心现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约100余人,其中教授有16人,**工程师27人,硕博士30多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占80%。主要仪器设备有电子探针、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离子质谱仪、等离子**光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大型光栅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氮氧测定仪、碳硫测定仪、光电直读光谱仪、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拉力试验机、疲劳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硬度计等300余台套,总资产约38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约4000平方米。 中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累计申请专利15件,其中授权发明**5件、授权实用新型**2件。承担国家、省级各类项目5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200余项,发表专着5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国家矿物及再生金属材料质量 监督 检验中心是2015年7月6日获得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的批复和授权。主要承担金属材料、冶金产品、化工产品、再生资源质量检测、欧盟环保(RoHS)指令的有害物质检测、金属材料综合利用检测与咨询、评价以及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工作。中心现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约100余人,其中教授有16人,**工程师27人,硕博士30多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占80%。主要仪器设备有电子探针、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离子质谱仪、等离子**光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大型光栅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氮氧测定仪、碳硫测定仪、光电直读光谱仪、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拉力试验机、疲劳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硬度计等300余台套,总资产约38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约4000平方米。中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累计申请专利15件,其中授权发明**5件、授权实用新型**2件。承担国家、省级各类项目5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200余项,发表专着5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广东省质量监督有色金属产品检验站是1988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的,被确认为法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被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为“广东省质量监督有色金属产品检验站”。是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冶金产品、化工产品、再生资源质量检测、欧盟环保(RoHS)指令的有害物质检测、金属材料综合利用检测与咨询、评价以及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
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是我国从事金属材料、冶金产品、化工产品、再生资源质量检测、欧盟环保(RoHS)指令的有害物质检测、金属材料综合利用检测与咨询、评价以及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 中心始建于1971 年,先后隶属于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2015年12月经广东省机构编制**批准成为广东省科学院属下的独立二级事业法人单位。 1988 年经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考核,认可为“钢材及有色金属商检实验室”,是我国**批被认可的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社会实验室。 1988 年通过国家和省级计量认证,被确认为法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授权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华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广东省质量监督有色金属产品检验站”。 1989 年经广东省科委批准为“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检验监督机构”。 1994 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认可,是我国**批公布的60个获得国家认可和**互认的实验室之一。 1996 年被中国方圆标志认证**确认为认证产品检验实验室。 2006 年12月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建立起“广东省金属材料综合利用检测与评价中心”。 2008 年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确认为认证产品检验实验室。 2010 年10 月25 日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立“工业(有色金属及再生有色金属)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2012 年4 月6 日获授牌。 2012 年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和全国用户**授予“全国用户满意服务”称号。多次被评为执行“商检法”和“质量法”的**单位。 2015 年7月6 日,“国家矿物及再生金属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获得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的批复和授权。 人才队伍 中心现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约100余人,其中教授有16人,**工程师27人,硕博士30多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占80%。 中心仪器设备 电子探针、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离子质谱仪、等离子**光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大型光栅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氮氧测定仪、碳硫测定仪、光电直读光谱仪、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拉力试验机、疲劳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硬度计等300余台套,总资产约38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约4000平方米。 主要成果 中心近十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累计申请专利15件,其中授权发明**5件、授权实用新型**2件。承担国家、省级各类项目5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200余项,发表专着5部,发表论文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