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检测技术 *初期,我国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的检测手段。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方法的研究。七十年代中期,原国家建委把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列入了建筑科学研究发展计划,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到八十年代中期,**本全国性检测规程《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85)问世。此后,关于混凝土强度及缺陷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持续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关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已有回弹法、超声法、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以及由上述基本方法组合而成的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回弹综合法等。 2 砌筑结构建筑的检验与测试 如果说混凝土结构的检验与测试走的是“引进—消化—提高”之路,则砌筑结构的检验与测试的发展则走的是“借鉴—*创”之路。 3 钢结构建筑的检测技术 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工程建设中钢结构的数量目前相对还较少,加之冶金、机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对钢材物理力学性能、内部缺陷、焊缝探伤等检验方法比较完善,因而其检验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基本是借鉴学习国内其他行业的**方法,如焊缝和钢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射线探伤方法、磁粉探伤方法和渗透探伤方法等。 4 建筑结构检验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 较加准确、减少损伤、快捷方便无疑是已有建筑结构检验测试技术改善和提高的发展目标。开发新的检验项目,使检验测试技术较加完善则是这项技术发展的方向。 检验仪器和设备在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仪器设备就无法进行检测,而质量好、操作方便的仪器设备是高质量检测工作的**。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检测仪器设备在总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性能不稳定、功能少寿命短、体积大等方面。 5 建筑结构的鉴定与评估技术。 结构鉴定与评估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受到检测技术发展的影响。 *初期至“文革”期间,我国的结构鉴定与评估工作相对较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期间,绝大部分的建设资金用于新建项目,即便如此,建设项目的数量也不多。旧的建筑物相对较少,而*后期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使用年数还相对比较短。这段时间的鉴定与评估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少量使用时间较长且较其破旧的居民住宅。由于缺乏检测手段,鉴定工作以经验为主,相应的处理也多为治标不治本的临时措施。 6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从50年代起就开始了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处理,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这门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经相继颁布《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规范,这些规程的制定,对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多年来,人们习惯于已有的加固经验,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实践中往往就事论事,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加固水平提高不快。我国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虽已形成比较系统的、配套的工艺和技术,但总的说来,工艺仍然相对落后,技术含量偏低。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还不普及,相关的设计、施工还存在很多问题。 7 混凝土加固结构的受力特点 7.1应力、应变的滞后性 加固前原结构有荷载作用,已存在着一定的弯曲和压缩变形,新加部分必须在新加荷载时才开始受力,导致新加部分的应力、应变滞后于原结构的应力、应变,新旧结构难以同时达到应力峰值。因此,对应力水平指标**过一定限值的结构进行加固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卸载措施,否则达不到理想的加固效果。 7.2新旧部分的整体性 加固结构属于组合结构,新旧两部分存在着整体工作问题,而整体工作的关键在于结合面能否有效地传递剪力。混凝土加固结构结合面受剪承载力,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实验研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结合面剪应力设计值——结合面混凝土抗剪强度设计值——横贯结合面的剪切-摩擦筋配筋率——剪切-摩擦筋抗拉强度设计值